间歇训练是由快步与慢跑/原地休息组合而成的训练方式,目的是要延长身体处于高强度下的训练时间,而主要会分析的是快跑的部分。作为跑者或教练,最关心的就是每一趟快跑的平均速度有没有变得更快,或是在相同的速度下,心率有没有降低。

只要在间歇训练时手动进行分段(Lap),或是使用手表的「间歇训练」功能(自动分段),上传纪录到RunningQuotient后,就可以在分段数据中看到该笔纪录的各个分段。

举例,假如今天要进行800公尺 x 8趟的间歇训练,只要在每一趟800公尺的开始跟结束时各按下一次手表的分段按钮,纪录中就会切分出每一趟800公尺跟休息的分段;上传到RunningQuotient后,在该笔纪录的分段数据中就可以看到这八趟800公尺(快跑跟休息)的数据了。

延伸阅读:配速能力很差,怎么办?

第一次800公尺 x 8趟的间歇训练纪录

只要在训练时有按上述的方式让纪录分段,并符合间歇跑的条件(该分段的平均配速在配速3区或以上),系统就会自动在纪录中标示出每一趟间歇快跑的分段(灰底),在上方「已选择」的字段将会计算所选取分段的平均值或累加值。

上图是某跑者在一次800公尺 x 8趟间歇训练(每趟之间休息3分钟)的纪录,灰底的部分就是八趟间歇的数据,其余为休息时间。在「已选择」字段中可以看到八趟间歇总计跑了6.4公里,时间总计24分17秒,平均配速为3分48秒/公里,平均心率164bpm,平均步频193步/分,平均恢复秒数为59秒。

延伸阅读:间歇训练的「恢复秒数」

第二次800公尺 x 8趟的间歇训练纪录

隔两周后这位跑者再次进行第二次800公尺 x 8趟的训练,但休息时间减少至2分45秒。同样地,系统会自动找出八趟快跑的分段,我们可以在「已选择」中看到这次八趟间歇的平均配速提升到3分36秒/公里,而平均心率几乎一样,只有165bpm,平均步频提高到197步/分,平均恢复秒数则略为增加至63秒。

从以上两笔间歇纪录的比较,我们可能获得以下结论:

  1. 这位跑者在第二次的表现有着大幅的进步,因为在相同的课表下,八趟间歇的平均配速进步了12秒,同时平均心率却维持一样,代表他的体能在这两周内成长不少。

  2. 两次间歇纪录的平均步频从193步/分提高至197步/分,同时让他在相同的平均心率下跑出更快的平均配速,代表他在快跑时比较适合以较高步频方式进行。

  3. 虽然平均恢复时间从第一次的59秒增加至63秒,但不要忘记第二次的每一趟休息时间也减少了15秒,而且平均配速还快了12秒,假如两次训练的温湿度、地形等因素差异都不大的话,即代表这位跑者的乳酸清除能力以及恢复速度变强了。